玉器的起源与发展简史
1、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玉器制品是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7000—8000年之久的河姆渡文化遗存。
2、古玉的五个重要时期
1)玉器的朴素期:从玉器的起源至新石器时代中期大约4000—5000年左右的时间,其主要表现为玉器从无到有,器型、纹饰简单,有了类似时期钻孔、磨制的玉器专门加工技术。
2)神秘期:包括新石器时代晚期、商代和西周,以及东周早期约2000年左右的时段。
3)恢宏期:包括春秋战国至秦汉大约持续1000年左右的时段,由于此期玉器的加工琢制技术大为提高,其造型纹饰丰富多彩,适用范围极为广泛,而且逐步趋于普遍使用,不论在数量上或加工技术上,都使这个时期成为中国玉器的巅峰时期。
4)精致期:隋唐至宋代是此期玉器成熟的代表时期,也是精致期的主要时代。
5)繁琐期:此期历元明清三朝,其中又以清朝为主。
3、古玉器的价值和功能
1)政治功能:古玉器为等级制的物化,玉的道德、文化观念。
玉器为等级制的物化表现在:
(1)从新石器时代中期起,氏族首领的墓葬中就出土了许多精制的玉器,如良渚文化。
(2)商周时代,上述现象更加普遍。如二里头文化中的“柄形饰”只出现在大型墓葬中。
(3)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六瑞”的使用规定。
(4)秦以前,“九鼎”象征君权;秦以后,玉玺成了君权的象征;秦始皇制成一枚传国玺,以后各代帝王认为得了此玺才是真命天子。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朝。乾隆皇帝厘定的25枚宝玺,绝大多数为玉制。
(5)汉以后各代规定,达到某一等级的人才能有资格得到什么形制的玉玺。
(6)唐代明确规定了官员用玉的制度。
玉被赋予了道德、文化观念表现在以下方面:
玉的道德文化观念从西周发展起来,源于民俗;经儒家学派宣传、推崇,被思想家理念化,更具生命力;历代统治阶级巧妙加以利用;被民众所接受。这是玉器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君子比德于玉"是儒家的用玉观。古代,玉象征伦理道德观念中高尚品德。
2)经济价值:古玉器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1)玉器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显示富贵的一种标志,在新石器时代已见端倪,如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2)商代,已用玉作币,以玉作交换和贡品。
(3)西周,“玉璋价值80朋”相当于10块田的价格。
(4)春秋时期,名贵的玉器价值连城,出现以玉熄战事、以玉求宽释、以玉得官爵;以白玉为币。争玉,战争,割地相让。
(5)宋代,已有玉肆经营玉器。
(6)明代以后,玉器商店更多。
(7)到清朝,玉器身价普遍升高,有"古铜旧玉无身价"之说。
3)礼仪功能:礼仪用玉一直占中国古玉器的主流。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起,礼仪用玉一直占中国玉器的主流。
“六瑞”和“六器”是封建社会礼仪用玉的主干。
“六器”:琮、璧、璜、圭、璋、琥;
"六瑞":镇圭、桓圭、信圭、躬圭、古璧、蒲璧。
4)装饰功能:佩饰与玩赏是古玉器的最初功能。
佩饰与玩赏是玉器的最初功能,也一直是玉器最广泛的用途。
古代有“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
新石器时代:东北、华北、江南的文化遗址中,均发现饰玉。
商代:商代国君武丁配偶妇好墓出土的七百多件玉器中就有相当部分是佩玉
春秋时期:佩玉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春秋战国以后,佩玉也多,如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玉器。
隋唐以后,佩玉品种发生变化,主要为耳饰、腕饰、手饰、头饰。
唐宋以后,作为陈列的玩赏玉器占据玉器的主要地位。
5)宗教功能:有宗教用玉。
图腾崇拜:
如红山文化中的玉龙、龙;
良渚文化中的人兽纹玉器;
道家用玉;
佛教用玉:玉佛像。